同樣的學校和老師,為什么有的孩子學習很好,有的卻倒數第一?
發布時間:
2020-08-03
6261
有了孩子才知道,每次開家長會,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歡喜的是學霸家庭,可以自信的走進教室,驕傲地接受老師的表揚和眾多家長羨慕的眼光。
憂愁的是學渣家庭,一去到就得低調的坐在角落,聽著老師夸贊別人家的孩子,更有甚者可能還會被老師留下,叮囑自己要對孩子上心一點。
明明都是一樣的學校,一樣的課程,一樣的老師,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總是吊車尾呢?難道是天賦問題?
其實孩子學習差,很大原因是理解能力差。
俄國劇作家克尼雅日寧有言:“讀書有三種方法: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也懂,還有一種是讀而懂得書上所沒有的東西。”
這句話告訴我們讀書理解力的三個層次:
讀而不懂:一個知識點讀讀而已,并不理解;
既讀也懂:讀了只理解了書中表面的內容;
讀懂書外的東西:讀完既掌握了書中的主旨內容還能透過現象看到背后的本質。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一般都是在“既讀也懂”的狀態,所以考試的時候能解題。讀懂書外的東西,是能把知識點學以致用,這個主要體現在工作中。
堂姐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上四年級了,平常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做作業一起,補習也一起。
但是從二年級開始,妹妹就漸漸趕不上姐姐,直到今天,姐姐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妹妹卻總在及格線徘徊。
堂姐很憂愁,也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問題。觀察一段時間后發現,妹妹的理解能力特別差,簡單的公式都要講好多遍才懂。同一道題目,姐姐很快能理解其中的知識點,妹妹就怎么都轉不過彎來,需要換成更通俗生動的方式去解釋,才明白。
讀同一本書,姐姐讀完之后,能把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甚至還可以增加細節,和談自己的理解;妹妹則看過就忘,復述也是支支吾吾,大概知道是個什么故事,但是細節部分都不記得。
理解能力不一樣,學習效率也就產生了天差地別。
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01、提升專注能力
理解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注力,因為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對外界的信息選擇性的處理,對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信息則過濾掉,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所觀察到的事物。
寫作業就專心寫作業,看書就專心看書,一心一用,才能把知識完全吃透吃懂。
02、多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生學習,一定要進行深度思考來加強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的,如果一下課就拋到腦后,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就漸漸不具備主動思考、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就造成了理解力差的情況。
03、多閱讀
多看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書籍,但閱讀的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
如果孩子太小,可以從比較簡單的書開始看起,漫畫書也可以。還有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不要只是讀,應該把里面你認為生僻的內容通俗的形容出來,讓他真正聽懂這個故事。
04、做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筆記能把知識點過一遍,更有利于記憶,也能讓孩子更專注,從而增強孩子的理解力。
很多人讀書都會在書上描描畫畫,加個書簽等等,但這樣其實并不利于我們日后的復習,因為讀書讀多了你會發現,很難想起來哪本書對自己有幫助。
每本書都有標記,每本書都被孩子讀的松松散散。所以建議在讀完每本書時,透過回憶,在腦海過一遍,也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畫在一張白紙上,將碎片化的知識妥善保管。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理解能力,
不僅提高學習效率, 還增加 自信心。
學無止境, 減少彎路,
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