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創新能力
發布時間:
2018-12-10
3928
創新,當代學生的一個必備能力,在學生學習生活以及以后走向社會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創新的知識體系不在于擁有的知識信息量,而在于有一個基礎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識結構。要打破原來的專業狹窄、文理分家的不合理性,塑新型的知識結構。創新能力結構是指:人在觀察、思考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進行創新的本領。具體由創造性觀察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等組成。
自己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一定的課本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感覺到創造性觀察能力還是比較重要的,對一些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并能發現事物的一些基本特點,觀察出事物在構造,附屬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創造性思維能力,要有創新精神,要大膽去創新,敢于去創新。敢于標新立異,善于發現新問題,開辟新思路,建立新理論、提出新設計等等,要具有敢于創新精神。
影響自己創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創新學習能力、基出知識積累,思維能力、創新技能等。
創新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者在學習已有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于書本,不迷信于權威,以已有知識為基礎并結合當前實踐,獨立思考、大膽探索,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的學習能力。
創造性個性品質是創新者各種心理品質的總和,主要表現為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強烈的好奇性、堅忍不拔的毅力、科學理性的獨立精神以及熱情洋溢的合作精神。良好的創新個性品質,是形成和發揮創新學習能力的動力和底蘊。
創新離不開知識積累,知識積累是創新的基礎,離開了它,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為創新并不是從無到有全新的東西,而是在對前人的經驗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利用基礎上提出的新觀點、新理論和新方法,從而取得新的突破,產生新的成果。
創新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有價值的求新探索而獲得獨創成果的思維過程,是創新能力的靈魂和核心。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處于核心地位。大學生的觀察、發現、聯想、想象需要創新思維的指導;大學生的創新動機、創新目標的確立需要經過創新思維的審視;大學生的創新活動需要創新思維進行全程判斷、分析和驗證。創新思維是一種突破常規的,能動的思維發展過程,求新的、無序的、立體的思維方式,是發揮人的自主創新能力,以超越常規的眼界從特異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提出全新方案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它是人類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
創新技能是創新能力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它反映創新主體行為技巧的動作能力。創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動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練掌握和運用創新技法的能力、創新成果的表達能力和表現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創新技能同樣也居于創新教育的核心地位,尤其在我國目前的學校教育中,更要加強以實驗基本技能為中心的科學能力和科學方法的訓練。由于某些原因自己也很少去動手實踐自己的理論知識,由于各種顧慮更少去動手操作。所以想要提高創新能力,必須要大膽去實踐,動手操作,試圖要提高動手能力和操作動力。
新思想的孕育和成長,有賴于寬松、有利的環境;學者的創新精神、創造性的產生離不開自由環境的滋養。良好的創新環境是潛在創新能力形成及充分發揮的客觀條件,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外在基礎。沒有這些環境就很難或者說根本不可能培養出大批的創新人才。美國心理學家索里特爾福德認為,創造性是由主體生活在其中的那種“社會氣氛"即創造性環境培養出來的。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營造一個崇尚創新的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由于受教育制度和環境的影響,我們都比較依賴于理論,而很少去創新。
創造跟可以運用在課堂中,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注重于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課程中,增強學生的積極性,選取搜集那些最新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和同學們之間進行互動,以回答的形式讓學生投入到課程當中去,讓同學們積極地去思考,充分發揮想象力,從多角度,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并很好地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同學們課堂上的專注度和課堂興趣。
讓學生自由分配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少一些硬性要求,多一些專業知識考察與實踐。
在學校舉辦的科技創新大賽,提高創新能力;善始善終參加各種競賽,培養創新精神,創新不但需要付出艱苦的思想勞作,更是一種探索、一種嘗試,要提高創新能力,我們應該培養堅韌不拔、善始善終的創新精神。積極參加一些競賽活動,可以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創新潛力,培養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大學生具有創新意識,但不善于利用和創造條件。創新能力的發展與創新行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的基礎之上。大學生普遍具有創新動機,對創新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希望在學習中產生新思想與新理論,積極尋找新的學習方法,但由于學校創造性學習條件的局限及學生自身不善于創設和利用學校的現有條件,缺乏向知識經驗豐富的教師或同學請教的勇氣,往往不能把握本學科最新發展的動態和相關學科知識的橫向關系,由此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我們要積極利用好大學里的各種硬軟件方面的環境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等,這些場所通常是培育和激發創新靈感的絕佳環境;同時,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園囿于大學校園,還應該主動走出校門,參加社會調研,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實際活動中及時反饋,形成最后的成果;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要摒棄社會中的不良風氣迷惑,堅持不懈地沉醉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當中。切實發現自己的真正興趣,并把自己的興趣推而廣之,
大學生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遠的的任務,但它對于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振興民族科技和發展民族經濟起著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擔負建設中國和諧社會重任的必然要求。作為大學生,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刻苦學習深入鉆研,積極主動地成為創新活動的重要角色,為成功推進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擴展閱讀: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