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創造技法之缺點逆用法
發布時間:
2018-10-19
4164
1974年一個星期天的上午,阿瑟·弗賴伊又準時來到教堂的唱詩班唱歌。
唱詩班的歌聲乍起,弗賴伊急忙拿出唱本,尋找今天所要學唱的那首。這位講究效率的化學家,為了在唱詩時能盡快找到指定的圣職,就在唱本中央夾一張小紙條作記號。但不知怎么回事,今天唱本中的小紙條不見了。
弗賴伊急匆匆地翻找指定的圣歌。越是著急,越是難找,他感到有點狼狽。
回家路上,弗賴伊一邊埋怨自己粗心大意丟失作記號的紙條,一邊冒出一個念頭:要是有一個能固定在原處不易失落的書簽該多好!
有了這個念頭,弗賴伊果真動起腦子來。開始,他想到郵票背面涂上膠,用舌頭一舔就能貼在信封上的方法,但仔細一推敲,就覺得這種方法用在書簽上不行,因為一粘上書頁就揭不下來了。后來,他又想起貼傷口的膠布,再一想也覺得不妥,因為用膠布貼上后再揭下來,書上會留下難看的痕跡。
他一時找不到能貼能揭的好辦法。
有一天,他聽朋友說起明尼蘇達礦業公司的斯彭恩·西爾弗正在研制一種強力粘結劑,可是研制的新東西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即它只在一段時間內粘得住,過不了多久就粘性減弱,變得毫無用處。西爾弗正在為克服這個缺點加緊研究。
真是天賜良機,弗賴伊馬上想到西爾弗發明的粘結劑的缺點正是自己想象中的方便揭貼紙所需要的特性。
于是,弗賴伊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獲得了自己的成功。尤為可貴的是,富有商業頭腦的弗賴伊并不滿足自己發明的書簽在唱詩班上讓人稱贊,他想到了這種方便揭貼紙廣泛的商業用途:印作產品商標、剪制商店櫥窗文字廣告、封貼包裝紙箱,等等。
果然,弗賴伊發明的方便揭貼紙——現在叫做“不干膠紙”很快成為暢銷商品。昔日寒酸的化學家一躍成為顯赫的百萬富翁。
利用缺點搞出重大發明創造,在當代中國也不乏其例。
例如,本世紀40年代發明出半導體三極管后,電子學發生一場深刻變革,但同時也留下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即晶體管的特性會隨著溫度變化而變化,嚴重影響測量儀器和控制系統的正常工作。電子學研究者為矯正此缺陷頗費心機。然而,我國發明家張開遜巧用缺陷,利用晶體管物理特性隨溫度變化而波動的規律去測定溫度,結果發明出“PN結溫度傳感器”,并成為獲得日內瓦發明大獎的第一個東方人。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優點和缺點,有時缺點還是優點的“影子” 呢!列舉缺點搞發明可以有兩條途徑:其一,是睜開雙眼找缺點,然后想辦法去克服缺點,用改進設計去獲得性能更優的新事物;其二,是反其道而行之,睜開創造性思維這“第三只眼睛”,看看事物的缺點能否在別的場合變成優點,進而思考能否開發出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新事物。前者為缺點改進法;后者是缺點逆用法,它的思維基礎是逆反思維。
運用缺點逆用法時,首先是要發現事物可利用的缺點。一般來說,發現事物的缺點并不太困難,而找到可以利用的缺點卻不容易。因為缺點多是要遭排斥的,人們習慣于思考如何去排斥缺點而很少去運用它。在發現可利用的缺點后,緊接著是分析缺點,認清其本質,即抽象出某種被認定為缺點的現象背后所隱藏著的原理或特性。當找不到缺點的原理或本質時,則要跳出缺點本身,思考與此相關的東西,依靠創造性想象使缺點成為靈感的激發素。
擴展閱讀:發明創造網
返回列表